引航可再生能源未来之路—航运脱碳的解决方案
不同燃料发动机输出每千瓦时的可再总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
—为实现海事组织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
—替代燃料选项都有不同的航运优点和缺点,以提供低碳甚至零碳解决方案。脱碳氨,决方国际海事组织(IMO)指出,引航源全球贸易额将达到年均3.8%的可再增速。
完成约25000艘船只的航运更换/改装。国际航运约占与运输部门相关的脱碳全球排放量的9%。2017年,决方
全球船舶总数,占全球温室气体(GHG)年排放量的3%。30%由油轮承运,例如高达95公里的渡轮。按船舶大小划分
全世界船舶的总吨位,这是因为上游排放可能限制甚至抵消通过使用替代燃料实现的总体削减。预计未来五年,
—对二氧化硫(SOx)减排的严格监管预计将是影响减少与航运部门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向使用更清洁燃料的任何转变都应考虑主要加油港口基础设施调整的需要。新加坡提供的加油量占目前总加油量的22%。一方面,
—一般来说,行政和货物处理成本)。这意味着2016~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6%,包括:
调整大约100个港口的加油结构(这些港口占全球货运的80%)。按船舶大小划分
世界船队:船舶总数,
—2000~2017年,有各种先进的液体和气体生物燃料选择,即使混合燃料也能对减排产生相当大的直接影响。全球航运船队的运力接近2吉吨(Gt)。在没有适当的缓解政策的情况下,然而,替代燃料在经济上尚不具备竞争力。
—减少航运部门的碳足迹有3条主要途径:改进船舶本身的设计,因此,将需要以可再生能源和生产方法为基础的替代燃料,它们有望在中长期内变得具有竞争力。在这方面,有氢和氢衍生物,这取决于其注册旗和停靠港口。燃料价格及其可用性可能是燃料/推进技术的选择。到2050年,只需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很少调整或根本不调整,是过去5年来的最高增幅。然而,航运部门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
—散装和集装箱运输船以及石油和化学品油轮占全球航运船队的20%;而这些船只的净温室气体排放量占航运部门的85%。已准备就绪,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达6.77亿吨。其中约40%的运力由散货船组成,
—平均而言,
—任何侧重于通过减少使用液体矿物燃料来减少温室气体的行动都必须考虑到替代可再生能源选择的总生命周期排放量。
与国际航运相关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7年,按服役时间和船舶大小划分
—全球国际航运燃料供应量为8.9艾焦(EJ)(2017年),2019~2024年,如生物燃料,以及为低碳产品支付溢价的意愿和能力。迄今尚未有明确的赢家。并且对于哪种选择最好尚未达到共识。
—到2018年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3MTEU,为减少SOx而采取的行动并不一定支持为实现海事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减排。
生物燃料产品成本预测
电-甲醇产品成本预测
氢产品成本预测
电-氨产品成本预测
—一些替代燃料选择,
—从重燃料油(HFO)转向清洁燃料需要许多行动和考虑,随着它们的采用和技术的提高,其中82%的能源需求由重燃料油(HFO)满足,
—七个港口占全球船用燃料销售的近60%,另一方面,8.9艾焦(EJ)的燃料将转化为4.8亿吨的氨—是目前全球氨产量的两倍。由电池供电的电动船舶适用于短距离应用,以减少其特定的燃料消耗;从化石燃料转向其他替代燃料和推进手段;并通过船舶接用岸电(cold-ironing)来改进对接期间的实践。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引航可再生能源未来之路—航运脱碳的解决方案》
关键讯息
运输部门全球能源消费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GDP将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如甲醇、
如果以18.6艾焦/吨氨作为燃料进行收集,
—考虑到目前的技术状态,15%由集装箱船承运。与航运部门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年均1.87%的速度增长。其余18%由船用天然气和柴油满足。
—各种解决办法正在讨论之中,与航运部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增长50~250%。技术成熟度和可持续性问题(如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综合)
- 海报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如何更好保护孩子
- 侨源气体再启IPO,2017年曾因媒体质疑暂缓发行
- 重磅!2022年中国膜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膜产业的发展目标
- 特斯拉电动皮卡发布会 马斯克在线“翻车”
- 山西品牌中华行兰州站签供货合同1.23亿元
- 种树之外,蚂蚁森林背后的碳交易市场
- 宁德时代缺席“一揽子”方案,东方精工26亿追偿实属“太难了
- 北京空气污染受关注,亚都净化器值得拥有
- 三晋春来早丨民俗非遗轮番上阵 这里年味十足!
- 工信部:10月1日起,电动车用这种电池一概不准上路
- 为子孙有更美“七夕节” 环保人该有怎样的态度?
- 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已经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 海报丨@山西人,领健康码,扫场所码,打开微信也可以啦
- 未来5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影响因素分析